“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,它盖住了梦想,与它混为一体,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。”
——《追忆似水年华》

这句来自普鲁斯特的语录,像一枚精准投掷的飞镖,刺中了无数年轻人的心。它不仅描绘了梦想与现实的微妙关系,更像是对当下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。在2025年的今天,年轻人的生活被快速变化的社会、沉重的现实压力和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梦想交织在一起。这段语录,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:当现实与梦想“严丝合缝”地重叠时,我们究竟是在实现梦想,还是被现实吞噬?
年轻人的梦想:依然闪光,却蒙上尘埃
对于90后、00后,甚至是刚刚步入社会的05后,梦想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词语。它可能是成为一名独立音乐人,站上万人舞台;可能是创业打造一款改变世界的APP;也可能是环游世界,记录下每一片风景的温度。然而,现实却像一堵厚重的墙,挡在梦想的面前。
以我身边的朋友为例。小A大学主修艺术设计,梦想是成为一名插画师,画出属于自己的漫画世界。可毕业后,她不得不先进入一家广告公司,996的工作模式让她每天画的都是客户要求的“流水线”海报,留给个人创作的时间几乎为零。她说:“我还是爱画画,但现在画画是为了生活,不是为了梦想。” 小B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宅,大学时立志要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,但如今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做程序员,996的加班和高强度KPI让他连打开开发软件的精力都没有。他们的梦想并没有消失,只是被现实的节奏压得喘不过气。
普鲁斯特的这句话,仿佛在描述这种状态:现实像一张巨大的画布,覆盖在梦想之上。梦想的轮廓还在,但已经被现实的颜色填满,渐渐模糊了原本的模样。
现实的“严丝合缝”:压迫还是融合?
2025年的中国,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可以用“内卷”和“躺平”两个词来概括。一方面,内卷的职场环境让许多人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奔波。房价高企、职场竞争、AI技术的普及让部分岗位岌岌可危,年轻人不得不在“稳定”和“热爱”之间做出选择。另一方面,“躺平”文化的流行,反映了部分年轻人对现实压力的无声抗议——既然梦想难以实现,不如降低欲望,活得轻松一点。
普鲁斯特所说的“严丝合缝”,或许正是这种现实与梦想的交锋。现实并不是完全否定梦想,而是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与梦想融合。比如,小A在广告公司学会了更高效的作图技巧,这让她在偶尔创作个人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;小B虽然暂时放下了游戏开发的梦想,但他在工作中积累的技术经验,或许会在未来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基石。现实与梦想的重叠,有时并不是简单的覆盖,而是一种相互渗透。
但这种“融合”也带来了困惑:我们究竟是在向梦想靠近,还是在被现实同化?当我们为了生活而妥协,梦想是否还保留着最初的模样?比如,很多人为了买房而选择了一份高薪但不喜欢的工作,梦想被搁置在某个角落,偶尔想起时,只剩下一声叹息。
如何面对重叠的现实与梦想?
普鲁斯特的语录虽然带着一丝宿命的色彩,但它也提醒我们,现实与梦想的交织并非全然消极。年轻人在面对这种“重叠”时,或许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:
1、接受现实的磨砺,但不放弃梦想的火种
现实可能是残酷的,但它也能成为梦想的试炼场。就像小A和小B,他们在现实中积累的技能和经验,其实都在为梦想铺路。接受现实的约束,但别让梦想彻底沉寂,哪怕每周抽出一小时去做自己热爱的事,也是在守护那份初心。
2、重新定义梦想的形状
梦想不一定非要以最初设想的模样实现。比如,原本想成为音乐家的你,可能在现实中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,但通过教学生唱歌、创作,你依然在音乐的世界里发光。梦想的内核不变,但形式可以灵活调整。
3、找到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
现实与梦想并非对立的两极。很多人发现,现实中的某些机遇可以成为实现梦想的跳板。比如,利用职场资源学习新技能,或者通过副业慢慢靠近自己的兴趣领域。现实与梦想的重叠,可能是找到二者交集的契机。
4、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
在高压的现实中,年轻人需要学会给自己松绑。无论是通过旅行、阅读,还是和朋友聊聊梦想,都能让内心那团火不至于熄灭。偶尔停下来,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向,或许能发现新的可能。

结语:重叠的图形,也是新的开始
普鲁斯特的这句话,提醒我们现实与梦想的复杂关系。它们的重叠,可能让人感到迷茫,甚至失落,但也可能孕育出新的可能。2025年的年轻人,生活在一片既充满机会又布满挑战的土地上。现实或许会暂时盖住梦想的光芒,但只要我们不放弃追寻,梦想总会在某个时刻,以某种方式,重新闪耀。
就像两张重叠的图形,虽然合而为一,却依然保留着各自的痕迹。年轻人的故事,也在这重叠中不断书写。无论现实如何严丝合缝,我们都可以选择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