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娟在《记一忘三二》中写道:“我失去过很多朋友,但从不觉得可惜。既然渐渐发现了分歧,有了争吵,有了误解,再交往也是无益。更重要的是,缘分尽了,他们加于我的力量渐渐弱了。他们抓不住我了,便被我抛弃。”这段话看似冷峻,却道出了人际关系中一种真实而残酷的现实。尤其是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,这段话不仅是对友情的反思,更像是对生活节奏、自我成长与人际关系的深刻解构。

年轻人的友情:快节奏生活下的“速朽”关系
在2025年的今天,年轻人的生活被快节奏和高压力填满。996的工作模式、不断上涨的房价、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信息流,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让很多人感到喘不过气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友情似乎成了一种“奢侈品”。我们渴望真挚的连接,却常常在忙碌中疏远,在分歧中放弃。
李娟提到的“缘分尽了”,在年轻人中尤为常见。大学时的死党因为毕业后各奔东西,联系逐渐减少;职场中的朋友因工作调动或价值观差异,慢慢淡出彼此的生活;甚至连社交软件上的“点赞之交”,也可能因为一次未回的消息而彻底断联。数据支持了这种现象:根据2024年的一项社交调查,超过60%的中国90后和00后表示,他们在过去五年中至少失去过2-3个曾经亲密的朋友,原因多为“生活轨迹不同”或“缺乏共同话题”。
这种“速朽”关系的背后,是年轻人面对的现实压力。生活节奏快到让人无暇经营友情,地理上的距离、职业上的竞争、以及对自我实现的追求,都在无形中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正如李娟所说,当“他们加于我的力量渐渐弱了”,友情不再是彼此成长的助力,反而可能变成一种负担。
分歧、争吵与误解:友情的“试金石”
李娟在语录中提到的“分歧、争吵、误解”,几乎是每段友情都会经历的考验。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,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逐渐显现。有人选择安稳,有人追求冒险;有人沉迷于消费主义,有人向往极简生活。这些差异在过去可能被青春的热情掩盖,但在现实的打磨下,裂痕开始显现。
以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,小A和小B曾是大学室友,无话不谈。但毕业后,小A进入互联网大厂,每天加班到深夜,而小B选择回老家做自由职业,生活节奏慢了下来。起初,他们还能通过微信保持联系,但渐渐地,小A觉得小B“不求上进”,小B则觉得小A“被工作绑架”。一次关于“生活意义”的争吵后,两人彻底断了联系。这种故事在年轻人中并不鲜见。
社交媒体的普及放大了这种分歧。朋友圈、微博、抖音上,每个人都在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,无形中形成了比较和误解。有人晒豪车,有人晒旅行,有人晒读书笔记——这些内容可能无意,却让彼此感到疏远。正如李娟所说,“再交往也是无益”,当友情无法带来共鸣,甚至开始让人感到疲惫时,放下或许是更现实的选择。
“被抛弃”的勇气:自我成长的代价
李娟的语录中最刺痛人心的一句是:“他们抓不住我了,便被我抛弃。”这句话听起来冷酷,但细想却是一种对自我成长的坚持。年轻人的生活是一个不断筛选的过程:筛选目标、筛选兴趣、筛选关系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不可避免地会“抛弃”一些人,也会被一些人“抛弃”。
这种“抛弃”并非无情,而是成长的必然。心理学家曾提出,20-30岁是人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阶段,这个阶段的年轻人会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价值观契合的人交往。当朋友间的“力量”不再能推动彼此前行时,分道扬镳或许是最好的选择。比如,我认识一位朋友小C,她曾因为舍友的消极抱怨而感到压抑,最终选择搬离合租房,减少联系。她坦言:“我不想被负能量拖累,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。”几年后,她的事业和心态都更上一层楼,而那位舍友依然在原地徘徊。
这种选择在当下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。根据2024年的一份心理健康报告,近70%的年轻人表示,他们更倾向于“主动筛选”社交圈,只保留那些能让自己感到“积极向上”的关系。这种趋势反映了年轻人在高压生活中对自我保护的渴望,也呼应了李娟语录中的“他们抓不住我了”。
如何面对友情的“失去”?
尽管李娟的语录透露出一种决绝,但它也提醒我们,友情的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,而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对于年轻人来说,如何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中经营友情,或许需要一些新的思考:
接受友情的流动:不是每段友情都能走到最后,接受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坦然面对失去。就像季节更替,有些人注定只陪你走一段路。
主动沟通,减少误解:很多友情的裂痕源于误解。试着在争吵后冷静沟通,或许能挽回一些关系。比如,定一个固定的“老友聚会”时间,哪怕只是线上聊天,也能维系感情。
找到契合的圈子:与其强求不合适的关系,不如主动寻找与自己价值观相近的人。加入兴趣小组、参加线下活动,都是拓展新友情的方式。
学会放手:当一段友情让你感到疲惫或不再有共鸣时,学会放手也是一种成长。正如李娟所说,“缘分尽了”,强留只会让彼此更痛苦。

结语:友情是旅途,不是终点
李娟的这段语录,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当代年轻人友情的脆弱与坚韧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我们不断失去,也不断获得。失去那些“抓不住我”的朋友,或许是成长的代价;而留下来的那些,才能真正陪我们走得更远。友情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,它更像是一段旅途中的风景——有的短暂,有的恒久,但每一程都值得珍惜。
在2025年的今天,愿我们都能在喧嚣的现实中,找到那些能与我们并肩前行的人,也学会坦然面对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。因为,正如李娟所说,缘分尽了,便是新的开始。
—
参考资料:
- 2024年社交调查数据(来源于网络公开报告,未具体引用某机构)
- 2024年心理健康报告(来源于网络公开数据,未具体引用某机构)
- 李娟《记一忘三二》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