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伯纳曾说:“人生有两种悲剧:一种是踌躇满志,一种是万念俱灰。”这句话看似简单,却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当下年轻人生活的两种极端状态。在快节奏的都市里,在996与内卷的夹缝中,我们或是在踌躇满志的野心中迷失,或是在万念俱灰的疲惫中沉沦。今天,我想聊聊这两种“悲剧”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,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。

踌躇满志:被野心绑架的青春
“踌躇满志”听起来似乎是褒义词,像是意气风发的少年,站在人生巅峰眺望未来。然而,萧伯纳却将其称为一种悲剧。为什么?因为过度的野心和自信,往往让我们忽视了脚下的路。
现在的年轻人,生活在一个充满机会又充满压力的时代。互联网上充斥着“30岁前赚到第一个100万”“25岁成为行业顶尖”的故事,仿佛不早早功成名就,就配不上“优秀”二字。于是,我们给自己定下无数目标:考研、考公、跳槽、创业、买房、财务自由……我们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,害怕停下来就会被时代甩在身后。
小李是我大学时的室友,毕业后他一头扎进创业圈,踌躇满志地要做“下一个马云”。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,融资、拉团队、跑市场,朋友圈里全是“奋斗”的鸡汤。然而,两年后公司倒闭,他背了一身债,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灵魂。他说:“我太相信自己能行,结果忘了市场有多残酷。”
踌躇满志的悲剧,在于我们被自己的期待绑架,忽略了现实的复杂性和自身的局限性。我们以为努力一定有回报,却忘了运气、时机和资源同样重要。过度膨胀的野心,让我们在摔倒时摔得更重。
万念俱灰:被现实磨平的棱角
与踌躇满志相对的,是万念俱灰。这种状态在年轻人中同样常见,甚至更普遍。打开社交媒体,随处可见“摆烂”“躺平”“emo”的字眼,仿佛每个人都在用调侃掩盖内心的疲惫。
小张是我的同事,90后,工作五年,月薪一万出头。他每天加班到深夜,攒下的钱却连首付都凑不够。房价高企、职场内卷、生活成本飞涨,让他觉得“再怎么努力也没用”。他说:“我现在不想奋斗了,只想混日子,活着就行。”这种“万念俱灰”,不是因为他不努力,而是因为现实一次次碾碎了他的希望。
万念俱灰的悲剧,在于我们被生活的重压逼得喘不过气,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。年轻人面对的现实,往往是残酷的:高房价让买房像个遥不可及的梦,职场竞争让996成了常态,社交媒体放大了别人的光鲜,让自己的生活显得黯淡无光。久而久之,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,甚至怀疑人生的意义。
如何走出这两种悲剧?
无论是踌躇满志还是万念俱灰,都是我们在面对人生时的极端反应。那么,如何才能找到平衡,活出不那么“悲剧”的人生呢?
接受自己的平凡
踌躇满志的人,常常高估自己;万念俱灰的人,常常低估自己。其实,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,接受这一点并不丢人。平凡不代表平庸,而是让我们更专注地做好手头的事,而不是一味追求遥不可及的目标。
学会与现实和解
现实很残酷,但它也是我们成长的土壤。房价高、竞争激烈,这些我们无法改变,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节奏。比如,给自己定个小目标:存一笔旅行基金,学会一项新技能,或者每周留点时间给自己。这些小成就,会让我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掌控感。
找到内心的锚
无论是踌躇满志还是万念俱灰,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外界的评价。试着问问自己: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是财务自由,还是内心的平静?找到那个让你坚持下去的理由,它会成为你穿越迷雾的灯塔。
允许自己“暂停”
生活不是百米冲刺,而是一场马拉松。累了就停下来休息,迷茫了就给自己点时间思考。偶尔“摆烂”一下,也没什么大不了,重要的是别让自己一直陷在低谷里。

写在最后
萧伯纳的这句话,像一记警钟,提醒我们不要在踌躇满志中迷失,也不要在万念俱灰中沉沦。年轻人的生活从来都不容易,但正是这些困境,塑造了我们的韧性和智慧。
或许,我们不需要成为“下一个谁”,也不需要活得多么光鲜亮丽。只要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,在现实的夹缝中活出一点小确幸,就已经足够精彩。毕竟,人生真正的意义,不在于你站得多高,而在于你走得多远。
你呢?现在的你是踌躇满志,还是万念俱灰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,我们一起聊聊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路。